今天要讲的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崛起为霸主的诸侯国——郑国。郑国的第一位君主是郑桓公实倍网,他其实是西周第十代君主周厉王的幼子。后来的史事中,厉王与周幽王相继遇难,犬戎入侵的风波也让周王朝岌岌可危。周平王东迁以求安定天下,秦、晋、郑三国也都参与协助平乱和迁都。郑国在这场东迁中担任护送重任,由第二任国君郑武公领兵护送周平王抵达洛邑。平王于是对郑武公给予大片封地,这也成为郑国日后崛起的关键起点。于是郑武公的势力日渐壮大,他致力发展经济、扩张疆土,使郑国逐步成为中原的一支重要力量。到了第三任君主郑庄公时,郑国已经登上春秋第一霸主之位,具备了对诸侯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实力。
郑武公的妻子是武姜,他们共有两个儿子:长子郑庄公,次子公子段。武姜对郑庄公并不 shelves 兴趣,反而偏爱次子公子段。原因颇为复杂,源于郑庄公出生时武姜难产,几乎丧命,这让她对这个孩子心存怨恨实倍网,甚至给他起了个带有“未出生”意味的名字寤生。武姜多次让郑武公改立太子,将继承权让给公子段,但郑武公坚持遵循礼法、遵照嫡长子继承制度,因此并未改变,长子寤生依旧成为太子。
展开剩余62%公元前744年,郑武公去世实倍网,寤生顺利继承王位,登基为郑庄公。不久之后,武姜再次施压,要求郑庄公封赏封地给小儿子公子段。一开始她想让郑庄公把制邑封给公子段;但制邑是军事要地,先王郑武公也曾明确规定不得分封,因此郑庄公并未答应。后来武姜又提出要把京城分给公子段,郑庄公不愿长期违背母命,最终还是妥协同意让公子段得到京城的一部分。
郑国的大夫祭仲听闻此事,前来劝谏,认为京城繁荣富庶、人口众多,一旦分封出去,后患无穷。然而郑庄公却难以长期反对母亲的意愿。祭仲进一步指出:即便对方是亲弟弟,也可能成为祸患。于是郑庄公说下了一句历来被传颂的格言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,以此警醒自己,不可被一时的情感所左右。
公子段得到京城之后,武姜便乘势与他密谋造反。公子段抵达封地后,势力日益扩大,攻占了京城周边的许多地方,逐渐掌握了郑国半壁江山。公元前722年,公子段自以时机已到,发动大规模进攻新郑。武姜在新郑里内外勾结,企图打开城门迎接叛军。其实郑庄公早已洞悉弟弟的野心,城内早有伏兵埋设。公子段的手下见到郑庄公的大军压境,纷纷倒戈投降。公子段被击败,狼狈逃往共国,后世称他为共叔段。与此同时,武姜被郑庄公软禁在城颖,与她永不再相见。
郑庄公平定了内乱后,随即收拾四方,开始对外征战,甚至与周天子抗衡,逐步树立起强大的威信与势力,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一方霸主,掌控着相当程度的军事与政治优势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